BB贝博APP体育官网下载大型回转窑、球磨机、除尘器、破碎机设备生产制造商!

郑矿机器

知荐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生态圈全解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球磨机设备

知荐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生态圈全解

时间: 2024-04-18 10:36:22 |   作者: 球磨机设备

球磨机设备

  ByronYin行业观察:新能源汽车产业即保持了传统汽车产业长链条的特征,又新增了电池、电机和电控等重要的产业环节。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在促发汽车产业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方向,其需要的资源、生产方式、配套关系以及产业布局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本报告从产业链的形成机制来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是根据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关系(市场交易关系、产权关系和契约关系),来绘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图谱。

  从产业价值链角度,新能源汽车涉及了从矿产资源开发、核心部件研发、整车研发制造、商业模式与技术应用、汽车后市场5个环节,目前我国在产业链全环节均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投入和产出。从产业生态圈角度,可以从中央产业政策、行业协会组织、地方产业集群、产业长期资金市场四个层面进行总结。

  以锂、钴、镍、石墨、稀土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重要用途,尤其是电池级碳酸锂是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之一。而镁铝及其合金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目前单车消耗主要矿产原材料数据如下:

  目前,基本金属行业共有上市公司112家,行业总市值15556.61亿。目前行业整体市盈率(TTM)691.05倍,行业中公司市盈率(TTM)中值为67.59倍。整体市净率(MRQ)3.00倍,公司市净率(MRQ)中值为4.09倍。主要上市公司如下:

  我国锂资源量丰富,位居世界前五。锂盐产能大多分布在在西部矿业、西藏城投、盐湖股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几家公司,且都在产能爬坡期。空空间分布来看,锂盐开发和生产企业重点分布在西部地区(青海、西藏和四川)以及华东地区(江西和江苏),区域特征尤为明显。

  中国是世界稀土大国,储量丰富、元素齐全、品位高、分布合理。资源储量5500万吨,占世界1.3亿吨的44%。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且80%以上集中在内蒙古白云鄂博。

  根据《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工信部明确要求,2016年6月底前由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整合所有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目前六大集团共整合了全国67本稀土采矿权中的66本和99家冶炼分离企业中的77家,剩余企业已明确整合意向或列入淘汰落后计划,整合完成后,稀土开采及冶炼将全部集中于六大集团。

  石墨是很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石墨储量5500万吨,仅次于土耳其(9000万吨)和巴西(7200万吨)。占全球23000万吨的24%。我国石墨资源分布于全国22个省区,已探明储量2.2亿吨以上,50%以上集中在黑龙江省,1000万吨以上的还有四川、山西、内蒙古和山东,分布于东北、华北以及西南地区。

  根据《石墨行业准入条件》和《石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我国对石墨行业实施准入和公告管理,目前工信部已公布了两批符合《石墨行业准入条件》生产线条生产线条生产线)

  钴矿大多数都用在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三元系(镍钴锰NCM、镍钴铝NCA)等,锂电池是钴的下游最大需求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而快速增长。

  钴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但含量较低。全球钴行业资源集中度较高,国际主要六大钴业公司产能占比达60%。中国钴资源极为匮乏,目前储量仅8万吨,占世界1.1%。已探明储量中,甘肃、山东、云南、河北、青海、陕西六省之和占70,其中30%在甘肃。赣州逸豪优美科、浙江嘉利珂、格林美(凯力克)、华友钴业、金川集团五家企业集中度已达到80%以上。

  镁及其合金是汽车轻量化的主要材料之一。全球已探明菱镁矿资源量达120亿吨;储量24亿吨,中国5亿吨占总量20.83%,仅次于俄罗斯(6.5亿吨、27%),超过韩国(4.5亿吨、18.75%)。我国菱镁矿储量中,辽宁占85.6%,其次是山东、西藏、新疆、甘肃等地区;原镁生产主要在陕西(府谷县)、宁夏、山西三省。

  根据《镁行业准入条件》和《镁冶炼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分别于2012、2013年发布了两批准入企业名单,共39家企业,其中陕西省24家、山西省11家、宁夏3家、吉林1家。

  镁及其合金是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之一。世界铝土资源集中在非洲和大洋洲(合计50%以上)。中国铝土资源集中分布在山西(41.6%)、贵州(17.1%)、广西(16.7%)和河南(15.5%)四省,共计90.9%。中国对铝行业实施规范管理(参照工信部《铝行业规范条件》)。行业集中度较高,产能200万吨及以上的氧化铝厂有16个,产能占比达72.8%,山东信发铝业集团公司产能达700万吨/年。

  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即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按照产业上下游产品整合关系,可描述如下图:

  其他零部件相关上市公司简要信息表2.5 其他零部件领域主要上市公司简要信息

  动力电池从动力电池的角度,动力电池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电池材料(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组成)、电池单体、电池系统、研发技术、生产设备、回收利用等环节,结合上文描述,动力电池产业链基本结构如下图:

  目前,有代表性的动力电池定义主要有两个,即国家标准《电动汽车术语GB19596-2004》和管理规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根据《电动汽车术语GB19596-2004》,动力电池最重要的包含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类型。2015年3月,工信部发布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动力电池管理规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将动力电池定义为在汽车上配置使用的、能够储存电能并可在充电的、为驱动汽车行驶提供能量的装置,包括锂离子动力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不包括铅酸类蓄电池。

  因为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的最短板,动力电池往往按照所使用的正极材料来分类。整体分类如下图:

  目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还在于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商业化动力电池中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最高的电化学体系,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及常规使用的寿命,安全性不断改善。并且,锂离子电池已处于大规模自动化生产阶段,成本不断下降。钴酸锂电池曾经流行一时,但由于成本太高已经逐渐淘汰。各类电池特征比较如下:

  全球市场上,2016年,镍钴铝NCA(松下为特斯拉生产的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电池)、镍钴锰NCM(世界各地的各种品牌)、磷酸铁锂LFP(主要是中国插电式电动汽车)和锰酸锂LMO(大部分是日产三菱汽车)四种不同类的锂离子化学电池占据了主要的市场。

  中国市场上,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对国内44家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2016年度的产量、销量和出售的收益进行了统计分析,2016年44家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共生产各类动力锂离子电池466.68亿瓦时,销售433.54亿瓦时(含出口),实现出售的收益786.31亿元。

  从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布局来看,目前四界范围内形成了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的三个主要聚集区域,分别位于德国、美国和中日韩所在的东亚地区。长期以来,中日韩三国在消费类电子用小型锂离子电池领域处于技术、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目前也大多分布在在这三个国家。从技术与产业的角度综合看来,日本在技术方面依旧领先;2011年韩国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超越日本;但2013年中国进而超越韩国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中国的电池公司数最多,产能最大。中日韩几本垄断了全球锂电池供应,市场占有率高达95%。

  国际主流动力电池市场概况表2.7国际主流电池公司量产动力电池产品相关信息

  为了引导和规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健康发展,我国工信部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及产品条件进行公示,目前已经公示了4批,共57家企业,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省份,与产业群分布一致。

  动力电池领域主要企业与上下游之间基本形成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但随技术升级,配套关系也会发生调整。LG化学三星SDI、松下、比亚迪、宁德时代、沃特玛、国轩高科、哈光宇、力神、微宏动力、北京国能、中航锂电A123、比克等企业是全球市场上电芯材料的主要客户。

  我国在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几项电芯相关材料的产销量均占世界左右规模,生产企业众多。以下以具有完整数据的2015年数据作为参考:

  电动汽车核心是电池,电池核心是电池管理系统。国内外动力电池BMS制造者主要有三类:BMS专业公司、电池企业(含电芯厂商和Pack厂商)、实力较强的整车厂。

  A.美国美国能源部所属的能源效率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办公室在2013年1月发布了“电动汽车无处不在大挑战蓝图”(EV everyWhere grand challenge blueprint),聚焦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车辆轻量化、高校能量控制、充电设施五大领域进行技术开发,以实现纯电驱动汽车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预定目标为2022年实现电池系统质量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250Wh/kg,体积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400Wh/L,比功率2000W/kg,成本125美元/kWh。

  日本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开发组织(NEDO,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牵头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动力电池研发路线年发布了二次电池技术路线图,对动力电池的功率密度、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及寿命等设置了明确指标,如下表:

  德国政府制定了国家电驱动平台计划(NPE),通过电池灯塔研发项目推动动力电池领域单体电池及电池系统生产能力,在材料开发及电池技术、创新型电池设计技术、安全性评估及测试流程、电池使用寿命的建模与分析、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技术等五方面开展研发工作,提出了动力电池系统主要性能参数目标(2014~2020):

  2020年:重量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为130Wh/kg,成本为280美元/kWh。

  2025年:体积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为280~300Wh/L,成本为200美元/kWh以下。

  另外,韩国知识经济部支持的世界首要材料项目(WPM,world premier material)涉及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两大应用领域,从高功率、高容量、低成本、高安全性四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整体上,从目前技术升级实际进程来看,目前国外动力电池企业量产配套的大容量动力电池产品(容量大于10Ah)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大多为110~180Wh/kg,部分产品可达200Wh/kg左右;小容量动力电池产品则以容量3.1/3.4Ah的18650圆柱型电池为主,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可达230~250Wh/kg。快充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容量为20Ah的钛酸锂电池为代表,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达到了89Wh/kg。

  中国中国“十五”期间就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学技术专项,首次提出“三纵三横”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开发任务,将动力电池技术开发确定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共性技术开发的重要内容。后续出台相关规划如下:

  1) 燃料电池汽车系统构成燃料电池汽车由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瓶、驱动电机、整车控制管理系统、辅助电池系统构成。燃料电池系统占整车成本约63%,由燃料电池堆(催化剂、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空气循环系统、供氢和水/热管理系统构成。

  燃料电池系统成本构成中,催化剂、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空气循环系统、氢气循环系统、热力管理系统分别占电池系统成本的24%、10%、5%、21%、5%、9%。

  在国家“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关键技术重大科学技术专项和“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支持下,近年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5年上汽集团推出了第四代采用荣威950车型平台的燃料电池汽车,续航里程可达400km,已经具备小批量生产的能力;2016年5月宇通推出第三代燃料电池客车,续航里程提升至600km,寿命达到5000h,成本下降50%,该车型的推出意味着我国燃料电池客车商业化的脚步进一步加快;2016年5月,福田汽车接到了有车(北京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购买100辆欧辉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的订单,是目前全球最大批量的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订单。

  我国的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续航里程、寿命、冷启动温度等多项指标与国外存在差距。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如催化剂、碳纸、金属双极板、空压机、70MPa储氢瓶和氢循环装置等)缺乏量产的成熟产品,产业链配套体系不完善,许多关键零部件及技术依赖进口,成本难以控制,是制约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原因。

  《中国制造2025》目标:2020年达到DOE的以上性能要求,2025年开始量产。“2020年,燃料电池堆寿命达到5000小时,功率密度超过2.5千瓦/升,整车耐久性到达15万公里,续驶里程500公里,加氢时间3分钟,冷启动温度不高于-30℃;2025年,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大幅度提高,和传统汽车、电动汽车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批量生产和市场化推广。”

  燃料电池车补贴幅度达到整车售价的40%,且到2020年之前不退坡。2015年4月财政部公布发布了《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2016~2020年,燃料电池乘用车、轻型客车/货车、中大型客车/货车的补贴额度分别为20、30和50万元,北汽福田的BJ6123FCEVCH燃料电池客车进入了补贴目录。目前丰田Mirai在日本的售价为723万日元(税后),以目前汇率折算人民币约47万,日本政府补贴200万日元(约13万人民币),若是以相当价格在国内销售,我国的补贴幅度将超过整车的40%。

  核心材料供应商:石墨双极板的供应商包括杭州鑫能石墨、江阴沪江科技、上海喜丽碳素等;全氟磺酸膜供应商中武汉理工新能源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能力;贵研铂业开始布局燃料电池催化剂,并与上汽集团关于铂催化剂签订合作协议。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空气循环系统全球龙头OPCON AB(雪人股份100%控股);汉钟精机拥有空气循环系统核心设备空气压缩机和氢气循环系统核心设备氢泵的技术储备;京城股份35MPa、70MPa储氢瓶样品已在整车厂商试用中;中材科技与清华大学合作,已具备35MPa储氢瓶量产技术,目前已经接到订单。

  燃料电池系统提供商:国内两家龙头分别是新源动力(上汽控股)、上海神力(江苏阳光参股);加拿大巴拉德是燃料电池堆和燃料电池系统的全球龙头,大洋电机参股9.9%;美国普拉格(PLUG),主要供应燃料电池叉车;整车厂商如丰田本田现代上汽集团(控股新源动力)也为自主品牌的汽车研发生产燃料电池系统。

  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且完全覆盖了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分布最密集,与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有关。

  根据高工产研电动车研究所(GGII)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年1-7月间,我国驱动电机供应商总数为128家,其中车企36家,电机企业92家。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车企自身产品销量大,驱动电机装机量进入整体行业前十:

  表2.28 进入驱动电机行业前十的四家车企(2016年1-7月数据为例)

  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江苏、上海三地较为密集。

  根据高工产研电动车研究所(GGII)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年1-7月间,我国电控系统供应商总数为131家,其中车企33家,电控企业98家。由于电机、电控往往为配套产品,因此车企在此领域排名和装机量完全一致。前十名的电控企业和其排名发生部分变化:

  从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两个维度划分的标准看,基本上可以认为,汽车行业是以整车制造为核心节点,整车厂在产业链中是区分生产资料制造端、生活资料制造端的分水岭。整车厂之前完全是生产资料的交易流转和产品增值过程,整车厂之后开始流转到消费环节。整车厂之前的产品整合关系图谱见本专题(上)篇图2.1,整车厂之后的价值实现过程可以新能源汽车产品生命周期概括如下:

  产品生命周期是价值流转的内生环节,政策法规、技术设施、先进的技术是价值流转的影响因素。本部分报告将以产品生命周期为主线做多元化的分析和梳理。

  1. 宏观层面近十年来,全世界汽车产销量总体处于稳定增长趋势。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是全世界汽车产业的低谷,但却是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新台阶的开始。“十二五”以来,国家格外的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经过一个五年计划周期的政策铺垫和技术储备,进入“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开始了快速地发展,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新高潮。

  2017年1月16日,工信部政法司对外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与信息化部令第39号,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范围;完善了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产品准入条件,监督检查措施;建立了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制度;强化了法律责任。《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工信部2009年6月17日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同时废止。

  《规定》第三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并将范围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根据《行政许可法》有关要求,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的条件、程序和期限。

  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申请人应当是已取得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的汽车生产企业或者已完成投资项目手续的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符合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则;具备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同时,《规定》所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以下简称《准入审查要求》)进一步规定了17项审查要求,明确了生产企业准入条件。

  根据国务院有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要求《规定》简化了审批程序: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如已通过了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的,将免予审查《准入审查要求》的有关要求;取得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准入的生产企业,申请相同类别的纯电动汽车产品准入的,只进行资料审查;现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按照本规定做改造、审查时,将免予审查其取得准入时已审查的有关内容。

  在安全监控方面,生产企业不能保持《准入审查要求》,存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风险隐患的,工信部应当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活动,并责令立即改正。

  申请准入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应当符合有关法律和法规和安全技术条件,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以及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有关标准,经检验测试的机构检测合格。同时,《规定》所附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中进一步规定了39项检验标准,明确了产品准入条件。

  在安全监控方面,除要求准入产品符合《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等电动汽车安全专项检验标准外,还要求生产企业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平台,按照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用户的协议,对已销售产品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并谨慎保管运行安全状态信息。发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存在安全等严重问题的,应当立马停止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整改。

  车企拿到准入资质只是第一步。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企业在拿到准入资质后,工信部将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组织专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申请进行技术审查,审查方式包括现场审查、资料审查。经过审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企业才能正式批量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此外,车企所生产新能源汽车还需要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否则将没有办法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

  (2017年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补贴目录重审之前)截至2016年12月,工信部共发布了9批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车型目录,共有28个省份的168家企业的4128个车型入选目录。

  前期9批免征购置税产品目录中入选的168个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具有行业代表性。整理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亿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数量最多,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和西部地区较少甚至没有。具体看:乘用车企业和客车企业亿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最多,其次是中部地区以传统汽车大本营为依托发展;专用车企业主要以山东、江苏、重庆等为主。整体分布较为集中在经济和信息发达区域以及具有传统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地区。

  另外,根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5年第27号),截至目前,发改委共核准许可了十个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

  前期9批免征购置税目录中入选的4128个车型,包含了3789个商用车型和339个乘用车型。商用车中包含了2725个客车车型,1031个专用车车型,30个货车车型和3个牵引车车型。4128个车型按照燃料类型又分为3483个纯电动、638个插电式以及7个燃料电池车型。

  受工信部委托,2017年1月8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6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1批至第5批需重新核定。据统计,2016年前五批《目录》大致涉及新能源汽车企业235家,总共2193款车型。

  至本专题发布时日,工信部已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7年第1批),但只有39家企业的185款车型入围,与此前的五批《目录》相比,车型不足其十分之一。大批尚未进入《目录》的车型,即便售出,车管所也不会给上牌,因此不少经销商不得不选择停售。

  此外,与国内其他大多数地区直接参照国家“大目录”不同,北京市还会根据真实的情况在国家大目录基础上再出一份“小目录”,无论买车上牌还是享受补贴,北京的消费的人都要依据当地的“小目录”。由于北京市经信委制定的小目录还没有出台,还不确定哪些车能够轻松的享受补贴,企业和经销商自然也不敢贸然卖车。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其中汽车1.94亿辆;其中,私家车总量达1.46亿辆,每百户家庭拥有36辆。2016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752万辆,保有量净增2212万辆。

  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的18个城市依次是北京(548万)、成都(412万)、重庆(328万)、

  、深圳(318万)、苏州(313万)、天津(274万)、郑州(268万)、西安(244万)、杭州(234万)、武汉(231万)、广州(230万)、石家庄(227万)、东莞(224万)、南京(222万)、青岛(221万)、宁波(204万)、佛山(202万)。目前限购八个城市中,仅贵阳未在其中。同时,目前中国内地机动车驾驶人3.6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3.1亿人,男司机2.60亿人,占72.77%,女司机9738万人,占27.23%。驾龄不满1年的驾驶人3314万人,占驾驶人总数的9.27%。

  宏观层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由政策驱动进入到政策+市场双驱动阶段。行业层面,在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推动下,涌现出了一批快速地发展的整车制造企业,专注于各自细致划分领域精耕细作。

  中国汽车行业总体可分为综合型汽车厂、专业汽车厂和汽车零部件厂商。中国汽车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以六大汽车集团和主要核心自主品牌并存的格局。大体上,上汽集团东风汽车、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华晨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江淮汽车、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等位居行业前列。力帆汽车、众泰汽车、车等品牌紧随其后。

  另外,从资本构成角度来看,中国汽车产业还是以国有资本为主,日资、德资、美资、法资、韩资、台资等为辅,民营资本力量尚弱的资本结构。

  截至本专题发布时,根据wind资讯统计,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总计40家,其中:乘用车领域上市公司11家,总市值8324.36亿元;客车领域上市公司8家,总市值1095.76亿元;货车领域上市公司3家,总市值526.62亿元;特种车领域尚无独立上市公司;而汽车服务(包括汽车销售、汽车维修和汽车美容。)领域上市公司17家,总市值233.09亿元(在后续章节描述)。

  1) 产品分类汽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即有几率会成为生活资料,也有几率会成为生产资料,或者成为公共物品,从价值流转角度,分别形成了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几类不同的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和细分产品,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品牌营销等过程均存在比较大差异。同时,根据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汽车分类新国标GB/T3730.1-2001和GB/T15089-2001,汽车根据用途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大类,和国际标准接轨。根据新标准:

  乘用车:指的是车辆座位少于九坐(含驾驶员位),以载客为最大的目的的车辆,包括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舱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含旅居车、防弹车、救护车、殡仪车)。商用车:指车辆座位大于九座(含驾驶员位)或者以载货为最大的目的的车辆,包括客车(含小型客车、城市客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铰接客车、无轨电车、越野客车、专用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含普通货车、多用途货车、全挂牵引车、越野货车、专用作业车、专用货车)。

  中,纯电动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3万辆和25.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3.1%和75.1%;产销分别完成8.1万辆和7.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9.9%和30.9%;总体销量已达32.9万辆,同比增长86%。整体是前低后高的加速拉升走势:3-6月持续上升,7-10月进入稳定期,11月走强,12月进入年末盘整。随着新能源凄恻政策调整,3季度乘用车市场处于整固期,增速放缓,11月逐步恢复,12月走稳。

  在乘用车中,对比轴距(单位:米),通常也会借鉴德国轿车分类方式分为A、B、C、D级,其中A级(2.45-2.65)车又向下衍生出A00(2.0-2.2)、A0(2.3-2.45)级车,相当于我国微型轿车和普通型轿车;B级(2.6-2.75)和C级(2.7-2.8)分别相当于我国的中级轿车和中高级轿车;D级(2.8)车是相当于我国大红旗等高档轿车。

  参照2012-2016年分数据分析来看,A00级车在2016年前占据绝对主力,达60%以上比例。2016年,由于长安吉利电动增量和比亚迪产品转型等原因,A级车爆发增长,达到37%。整体看来,目前国内纯电动乘用车仍然以小型车(A级及以下车型)为主,B级车占比仅为1%左右,尚无更高级车型。

  插电混动主要是以A级车为主,比亚迪秦荣威550是绝对的主力。而以宝马5系为代表的合资品牌的高端插电混动车型表现也是很好的。12月的A级插混的销量增长继续走强,限购城市仍是插混的主要贡献。

  总体来看,目前的纯电动A00级车成为乘用车市场的绝对主力车型,增长表现突出,而表现也较强。的政策保护较好,因此没有类似经济型电动车的政策影响波动的特征,但A00级的潜力是巨大的。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5年起区分与商用车发布数据),2015-2016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数据如下表所示:

  在纯电动客车领域,2016全年新能源客车总销量达117851辆(数据统计为5米以上客车,不包括未报备公司数)。其中2016年新能源校车仅销1辆;新能源公交车全年销量最高,达到99011辆;新能源公路车全年销量也不低,2016年销17403辆;新能源专用车全年总销量为1436辆。新能源公交车全年的销量占比高达84%,绝大多数都是整个新能源客车市场的核心市场。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5、2016年汽车工业经济运作情况年度报告】

  新能源专用车主要是物流车、环卫车。参考电动汽车资源网网站(未尽统计),目前在售主流148款电动专用车产品中,纯电动物流车97款、纯电动环卫车49款、别的类型纯电动专用车2款;暂无混合动力专用车型。

  从免征购置税产品目录中入围的企业来看,共计92家企业从事专用车生产制造。专用车生产制造相对门槛较低,入围企业较多。这一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13家)、山东(12家)、重庆(7家),浙江(5家)、福建(5家)等省份,主要代表企业有东风汽车、重庆瑞驰、陕西通家、国宏汽车、北京汽车、福建新龙马等。

  2) 技术路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国家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作代表发布了备受关注的

  。据介绍,本项技术路线图描绘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未来15年发展蓝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未来发展总体目标之一是,新能源汽车慢慢的变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

  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制造、动力电池、轻量化的技术路线图。A. 总体技术路线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愿景与总体目标

  至2020年,平均油耗5.0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7%以上,驾驶辅助/部分无人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50%。

  至2025年,平均油耗4.0升/百公里,商用车新车油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高度无人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约15%。至2030年,平均油耗3.2升/百公里,商用车油耗同步国际领先水平,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完全无人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接近10%。

  以发展天然气车辆为主要方向,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推动我们国家汽车燃料的低碳化、多元化,降低对石油的依赖。

  以中型及以下车型规模化发展纯电动乘用车为主,实现纯电动技术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租赁服务以及短途商用车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近期(五年内)以中等功率燃料电池与大容量动力电池的深度混合动力构型为技术特征,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在特定地区的公共服务用车领域大规模示范应用。

  远期(十五年内)以全功率燃料电池为动力特征,在私人乘用车、大型商用车领域实现百万辆规模的商业推广;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建设与规模扩大支撑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发展。

  近期以自主环境感知为主,推进网联信息服务为辅的部分无人驾驶(即PA级)应用。

  近中期在优化现有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满足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以开发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重点,提升其安全性、一致性和寿命等关键技术,同步开展新体系动力电池的前瞻性研发。


上一篇:【48812】我国菱镁矿商场剖析及竞赛战略研讨陈述
下一篇:视频]造福桑梓 反哺家乡(上)
BB贝博APP体育官网下载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