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农业现代化以机械化和化学化为主要特征,如今,现代农业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必由之路。
垦荒、精耕、化肥、农药……在固有的农业生产扩张思路指导下,尽管中国农产品生产能力已居世界首位,变成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然而与发达国家现代化农业相比,中国的人力型农业竞争力很低:在中国,一个农民仅能养活5个人,而在美国,一个农民可以养活73人;在英国,一个农民能养活106人。
“发展现代大农业,农垦要在发展思路上打破惯性思维方法,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仅仅依赖使用化肥、农药的‘石油农业’。”广东省农垦总局局长赖诗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机械化和化学化是这一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共同特点。
有统计表明 ,在中国,仅化肥农药就占粮食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石油价格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当前中国的农业能够说是“石油农业”。有专家觉得,把农业发展建立在以石油、煤和天然气等能源和原料为基础,以高投资、高能耗方式经营的大型农业,不仅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不符,也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相悖。
“现代农业不等于‘石油农业’,农业循环经济才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在赖诗仁看来,作为中国农业战线的“国家队”,农垦所走的循环经济之路将代表整个中国农业的一种未来。
今年4月25日,一条消息从广州产权交易所传出:广东农垦下属一家公司的农业加工废渣、废水卖了1.6亿元的天价!
消息一出,引发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卖出天价废渣、废水的是广东农垦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方剑麻”)旗下的10间纤维厂,买家则是来自广西的万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万福制药有限公司,这些利用剑麻生产纤维制品产生的废渣、废水里含有制药成分,能加工成高的附加价值产品。
“1.6亿元是10间纤维厂9年中在剑麻工艺流程中产生的麻渣、麻水。这些麻渣、麻水以往多作废弃原料处理。”东方剑麻有关人员透露说,“最初估价5元/吨,按照每年30万吨的产量计算,一年的麻渣、麻水估价是150万元;后来市场行情变动,我们将之调整为250万元/年,加上麻渣、麻水根据年份的增价,最后产权交易底价定为2900万元。”
广州产权交易所总裁李正希回忆起这次竞拍时说:“现场竞争很激烈,2900万元的底价一报出,举牌竞价超过100多轮,成交价飙升了1亿多元,价格翻了5倍多。”
麻渣、麻水大多数都用在制作、倍他米松等激素类药品。主要作为危重疾病的急救用药和各类炎症的治疗;倍他米松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治疗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病症。
这次天价拍卖,触动的不只是媒体的神经。广东省农垦总局局长赖诗仁感慨地说,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如同“文物丢在路边,懂行的人才能看出是宝”。
其实,农作物剑麻的资源循环利用在广东农垦一直都存在,但是直接把循环后的剩余资源变为商品,这是头一遭。
“在剑麻的未来资源循环中,纤维会从主产品变为副产品。”在别人还在为“1.6亿”这一个数字瞠目结舌时,赖诗仁看到了这一个数字背后农垦的未来。
长期以来,“被废渣”的麻渣和“被废水”的麻水等,一直是生产环节的“被处理物”。从“被处理物”到1.6亿元,这其中潜伏的价值如何得以化腐朽为神奇般地呈现?
“下一步,剑麻纤维加工技术将改进,以适应逐步扩大的产权交易市场需要。”广东省湛江农垦局局长蔡泽祺介绍说。
剑麻以前多用于纤维制绳、地毯,价格只有1.5万元~2万元/吨,如果用于制药,附加值将大幅度的提升,价值可翻倍。从剑麻纤维到剑麻废渣、废水,东方剑麻“循环”出新的经济稳步的增长点。
赖诗仁介绍说,广东农垦目前已发展了糖业、橡胶、剑麻、菠萝、畜牧等多条循环生态产业链。
在广东农垦湛江垦区,一根甘蔗所产生的产品不再仅仅是蔗糖和蔗渣,而是衍生出了糖、碎粒板、生物发电、酒精、造纸、有机肥等六大产品。通过循环利用,每一根甘蔗都基本被“吃光榨尽”,不仅结束了糖厂“垃圾如山”的局面,也使得每吨甘蔗的平均利润增加近百元。
蔡泽祺向记者算了一笔账:1吨甘蔗直接出售的价值仅为280元/吨,利润仅为40元/吨;加工成蔗糖后每吨甘蔗可增利润50元~60元。而蔗渣加工成碎粒板后,也比单纯卖蔗渣增值50%以上。在湛江垦区,甘蔗年总产量是220万吨,其增值效果可想而知。
在广东农垦丰收糖业有机生物肥厂车间,记者看到已经发酵的肥堆正在冒着热气。丰收糖业公司职工卢厚春介绍说:“这是上等的肥料,而原料则是糖厂滤泥、炉灰、罐头厂果皮、禽粪等废料。”滋养着百万亩甘蔗生产大基地的生物有机肥,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产出。凭借循环经济的模式,丰收糖业公司年创利税7000多万元。
“农产品要解决加工的问题,才能增值,从赚‘主产品’的钱到赚‘副产品’钱。”蔡泽祺认为,以菠萝为例,“菠萝水里面含有蛋白酶,可卖给饲料加工厂,菠萝渣拿去喂奶牛,可增产30%。销售菠萝赚的钱,就返还补贴给农工和农民,企业真正赚的,就是‘渣’钱。”
以丰收糖业公司为例。该公司长年种植甘蔗、菠萝、橡胶,规模达10万亩。过去由于一直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大幅度降低、酸性增强,影响了作物的单产和品质。
今年4月份,丰收公司开始探索沼气废液如何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经过多项试验他们发现,沼液里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与作物根系共生形成菌根,可大幅度的提升肥料利用率。
而这些沼气废液来源是广东农垦湛江垦区的另一循环经济项目,利用糖蜜废水生产酒精后的废液再生产沼气供锅炉燃烧,该项目目前在广东全省尚属首个。
广东农垦目前拥有12家糖厂,年产蔗糖超过60万吨,每年产生的糖蜜用来生产酒精,再利用生产酒精后的大量废水发展沼气。这种沼气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农用沼气,它既可以就地代替燃煤等燃料,也可以经提纯、压缩后如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那样,由管道或气瓶输送和装运,方便使用。目前该项目2008年5月开工建设的第一期工程已完成,日产气可达1.3万立方米,直接送入锅炉燃烧,可降低10%的煤耗。
广东农垦糖业集团循环经济风生水起的同时,茂名垦区的橡胶、畜牧产业循环经济也颇具特色。
天然橡胶产业一直以来是茂名垦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主要经济支柱。然而,橡胶产业是一个投资相对较大的长期性产业,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因此,近年来,在局长冯为桓倡导下,茂名农垦局调整了垦区过于单一的橡胶产业体系,延长橡胶产业链,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并建立了茂名农垦畜牧有限公司微生物有机肥厂。
该厂为茂名农垦30多万亩橡胶林提供优质、高效、廉价的专用生物有机肥,生产原料为畜牧养殖场产生的禽畜粪便。实践结果证明,该厂借助新技术研制的橡胶专用有机肥,比一般的化肥肥效更好,不但胶木长势良好,而且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通过生物有机肥厂,茂名农垦局实现了垦区畜牧养殖场和垦区橡胶种植的有机结合,把原来结构单一的“橡胶”产业链延长为“畜牧—有机肥—橡胶”产业链,不仅改变了垦区的橡胶产业体系,而且延长了垦区橡胶产业链。
至2010年3月底,微生物有机肥厂已完成2009年与茂名垦区各农场签订的肥料订购合同任务,生产橡胶专用肥料10855吨,其中开割树肥2220吨,中小苗肥3945吨,定植肥4691吨。
循环经济和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橡胶种植的革命。在广东农垦新时代农场和红峰农场的新胶园里蔓生着一种藤类植物,它叫印度葛藤,是橡胶树行间理想的覆盖物,有了它,胶树加速生长,抚管工效提高,一个职工抚管的苗木可从45亩提高到120亩。
曾经有国际植物界专家认定,橡胶树只能在北纬17度以南地区生长。在新技术和循环经济的帮助下,广东农垦人冲破这个禁区,把橡胶树大面积成功种植至北纬23度,被称为世界植胶界的奇迹。
从《诗经》“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的无奈而歌,到清《履园丛话》“蝗旱不登,饿殍载道”的悲惨景象,饥饿曾经长时间与中国人如影随形。
而改变中国饥饿血脉的就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和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这位中国“当代神农”用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历史。
如何提高作物单产?如何从循环经济的源头转变发展方式?广东农垦对种子有着清醒的认识。
“种苗的优劣,是关键。”蔡泽祺介绍说,“‘种’决定了产量的60%,目前国际上,美国、荷兰等许多国家都把良种培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对种子战略资源抓得很紧,但在中国,自主的动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
最新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前10强种业在世界种子贸易中所占份额仅为0.8%,尤其是菜种市场,50%以上都由外资所垄断。除巨额的专利费以外,这也同时传达出一个危险信号:在激烈国际竞争中,中国的农业很可能将输在“起跑线”上。
“与美国沃而多公司联合进行原种猪繁育育种,使种猪的质量与美国同步,第一批沃而多种猪达到国家特优级种猪标准,价格打破国内种猪销售的最高纪录,一头售价高达1.5万元。”
在阳江垦区,水产养殖正慢慢的变成为与橡胶齐头并举的又一大支柱产业。目前,广垦水产阳江种苗繁育中心已形成年产20亿尾健康良种虾苗能力,成为中国优质无毒水产良种繁育中心之一。
令记者意外的是,该中心副总经理丁茂昌并没有急着带记者去看虾苗,而是来到了一排平房前。“这四个车间,可以说得上是我们种苗中心的‘中枢神经系统’。”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单胞藻培植”几个字。
丁茂昌介绍说,2007年该中心投入几百万改善了虾苗们的“口粮”——从生物饵料升级到了“单胞藻”。“我们种苗的产出率达到了传统繁育的3倍,而且虾苗绝对安全,不含任何抗生素和病毒,成活率达到85%以上,比普通虾苗30%的成活率提高了两到三倍。”
近年来,广东农垦用超过亿元资金建起了天然橡胶、南亚热带木本水果以及甘蔗、剑麻、水产等良种繁育中心,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良新品种200多个,主业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育种中心通过组培方式培育出高产不带病毒种苗,在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糖业、剑麻组培苗繁育中心年产组培苗数十万株。
面积达5000余亩的广东农垦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园,是农垦2002年建立的“种苗中心”。 按常规种植需要3年方能开花结果的番石榴,在这里当年育、当年种,每株可结果20多公斤。通过花期调控,每年可结7次果,亩产可达一吨以上。
5月10日凌晨2点,广东农垦茂名垦区胜利农场8队。胶工陈德保打开胶灯手握胶刀,刀刃环绕树身斜斜地推过去,树皮屑纷纷落下,树干上留下一条弧形浅沟,割线完成了。随后,他拿出一个用来引接胶水的铁制导器——“鸭舌”,安在割线下方。
割线上沁出珠状的白色胶乳,胶乳慢慢汇聚,充盈了整条割线,沿着“鸭舌”滴在盛接胶水的胶杯上。
从广东农垦创立至今近60年里,胶工陈德保的生活几乎是广东农垦10多万职工的一个缩影。
然而如今,一切都在改变。在资源投入、公司制作、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模式,广东农垦让陈德保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新农垦。
“去年广东农垦用了5万多吨来源于动物粪便、农作物加工废料的有机肥,相当节约3万吨化肥,而明年有机肥使于用将超过10吨。这就是农业低碳经济啊!”广东农垦科技处陈叶海副处长对记者说。
广泛使用有机肥,使农垦的农业作物品质更好,能卖上好价钱。誉满南粤的“雄鸥”牌茶叶,就出自广东农垦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而“雄鸥”牌茶叶的最大特点,就是出自最佳生态环境,安全无公害。近日,广东省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到海鸥茶园考察。在茶地里,他们用手拨弄茶丛,益虫纷纷起舞——说明茶园不施农药;细看牙叶,发现有虫口但不多——说明芽叶无农药残留;扒开茶地覆盖的甘蔗叶,堆堆蚯蚓屎,揭开表土层观察测定,每立方米表土层有大小蚯蚓81条——说明地下无公害。
20多年来,种植该茶的海鸥农场就使茶叶与农药绝缘,实行多施畜粪肥少施化肥,以甘蔗叶覆盖茶园实施免耕法,减少污染,避免药害,保护繁衍了茶叶益虫种群,在纯粹自然生态环境里,发挥自然天敌的作用,以虫治虫,形成一个生物群体互相均衡的良性循环生物圈。凭借优良的品质,雄鸥”牌茶叶畅销国内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雄鸥”牌先后荣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等称号,被誉为“南粤名茶”。2006年6月,雄鸥牌蒸青绿茶获有机食品证书,这年8月,作为广东名茶之一重返“哥德堡号”,赠给瑞典国王和人民。
事实证明,广东农垦不再单独依赖“石油农业”,开辟农业循环经济道路是正确的选择。赖诗仁希望,今后能和外部合作,加大开发有机农业力度,发展成为广东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农场将成为城里人梦寐以求的美好家园,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农垦现代农业之路将越走越宽。”赖诗仁说。
资产总额比2008年增加22.8亿元,垦区GDP增长20.6%——广东农垦已成为资产总额达184.5亿元的现代农业企业航母。广东农垦借力循环经济和新技术实现的产业扩张,能否为善学者用?
就广东农垦的模式能否复制的问题,《中国经济周刊》对广东农垦总局赖诗仁局长进行了专访。
首先是科学技术创新,各个产业都在展现创新的精彩。比如改良优化,把低品质的本地橙培育成了誉满海内外的国宴专供名牌果品红江橙;在菠萝生产中创新作物生长期控制技术,使种植的菠萝按照罐头加工的需要适时开花、结果、成熟,等等。
其次是产业链循环。如引进美国沃而多原种猪繁育,形成以多个万头饲养场为龙头的生猪养殖、沼气与有机肥综合生产新产业群;第一批沃而多种猪达到国家特优级种猪标准,价格打破国内种猪销售的最高纪录,一头售价高达1.5万元。
第三是生态化生产。奶牛养殖和乳制品生产中创新质量监控手段,确保了产品从牛场到餐桌的安全卫生质量,使垦区的燕塘牛奶等系列乳制产品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风波中,以过硬的安全质量经受了市场的严峻考验,声誉大增,产量大增,销售量大增。
为了给热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我们还成立了广东农垦热带农业科学技术交流与推广中心,中心瞄准广东农垦天然橡胶和南亚热带农业科学技术需求、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建立成为广东农垦热带农业科技交流与推广定点单位、技术输出单位和对外科技交流的窗口单位。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推动广东垦区热带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快速提高热带农业效益。
《中国经济周刊》:糖业是广东农垦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甘蔗生产是糖业支柱的基石。广东农垦如何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甘蔗生产?
赖诗仁:本世纪初,发展现代农业的帷幕在垦区的蔗田豁然拉开——全国唯一的甘蔗机械化生产与配套农艺试验基地在湛江农垦建立,开创了甘蔗生产从备耕、种植到管理、收获全程实现机械化、科技化的先河。在其示范、引领、推动下,广东农垦分布在雷州半岛的数千个甘蔗生产岗位40万亩蔗田,几乎全部实现了机耕,20万亩被现代化的滴灌、微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系统所覆盖;普遍采用健康优良种苗,全部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先进栽培技术,用上了高效的生物有机肥;每年繁育40亿头甘蔗螟虫的天敌赤眼蜂,以生物防治保护大面积蔗园。
赖诗仁: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已经让周边的农民纷纷效仿。如农场采用什么良种,农民也用什么种,农场还给他们提供机械代耕和技术扶持。示范带动使当地农村每年获得7亿元以上的甘蔗产值,农垦也因此突破了曾经严重制约糖业发展的蔗源瓶颈,蔗糖年产量从上世纪末徘徊在20万吨左右激增到如今连续多年55万吨以上,几近广东全省糖产量的一半。
赖诗仁:循环经济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由于它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因而大幅度的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农垦的循环经济观是在进行基础生产时,不再像传统农业那样将自然资源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重视开发利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正是这种理念促使农垦在生产环节中,尽可能做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在更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